燈光+古建築:從“亮化”到“活化”還有多遠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26日 點擊率: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作者:魏文林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發展夜遊經濟,科學推進城市景觀亮化,加快實現文旅消費升級,增強市民及遊客的參與感、幸福感,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重要趨勢。古建築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氣息,其夜景亮化已成為城市風景的點睛之筆。
夜遊經濟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古建築亮化産業的繁榮,但也帶來一系列現實問題需要引起重視。比如長期使用燈光技術手段,會對古建築造成“光污染”,從而進一步加劇古建築的腐蝕等。對此,業内專家表示,古建築的“亮化”不等于“活化”,需要專業人做專業事,科學設計古建築亮化工作、合理呈現古建築夜間形象,在當下古建築保護和利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要。
古建築掀起“亮化熱”背後
今年元宵節,故宮首開夜場,九十四年來第一次舉辦“燈會”,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作為宋代兩部代表性繪畫巨制,在故宮古城牆上進行了“閃耀”展示,使充滿曆史韻味的紫禁城又重新亮了起來,這也是紫禁城古建築群第一次在晚間實現較大規模點亮。
無獨有偶,今年5月,世界文化遺産敦煌莫高窟也開啟了“夜場”參觀模式,推出了“夜遊莫高窟”“夜遊莫高窟詩意邊關行”“遊姊妹雙窟走玄奘之路”等一系列活動,讓遊客參與其中,感受曆史,互動交流,從而帶給遊客一種沉浸式的深度體驗。
不難看出,随着夜遊經濟的發展,古建築“活化”,越來越離不開燈光的助力。河北智達光電科技股份公司總裁陳松表示,這首先源于市場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很多古建築同質化本身比較嚴重,加上在保護利用過程中出現了“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現象,大大折損了古建築的曆史文化價值,白天看古建築,大體相似,無法滿足市場對古建築作為文化地标的審美需求,通過光影讓古建築複活重生,可以增加客流。其次,源于古建築“活化利用”的内在需要。古建築一般具有曆史穿越感。白天這種曆史穿越感往往難以體現,在夜間綜合利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手段,通過光與影的對比更能把古建築的宏偉、神秘、莊嚴展現得淋漓盡緻,能讓遊客有直觀的體驗和感受。
另從旅遊供需兩端看,燈光對于旅遊經濟而言也日益變得重要起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教授俞立昂分析說,從市場需求來看,市民、遊客在白天和晚上參觀遊玩的需求存在很大差異。很多人白天在工作,可能隻有晚上才有時間出門參觀遊玩;從供給側來看,古建築在白天和晚上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樣的。夜間,用燈光來“點亮”古建築,實際上是在表現古建築另一種形态。總之,文創燈光的這種創新應用,就是從供需兩側來豐富旅遊産品内涵,激活夜遊經濟的“一池春水”。
從“亮化”到“活化”任重道遠
古建築在亮化設計過程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夜間經濟的繁榮發展,但大量燈光等技術手段的應用,讓古建築在煥發活力的同時,也帶來光污染、聲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近日,成都市政府第55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了《成都市中心城區景觀照明專項規劃(2017—2025)》,為了讓城市變得更亮更美,防止因燈光亮化造成光污染問題,成都夜景燈光将再次進行“升級”,按照“該亮則亮、該暗則暗、合理分區、光暗平衡,減少城市光污染源産生的原則”,劃定暗夜保護區,不再使用大紅大綠等豔俗刺眼的色彩,而是采用“黃白為主、暖黃為輔”的城市景觀照明方式,在亮化的同時做到了節能環保。
古建築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亮化”固然很有必要,但對于大規模燈光亮化的使用,還需謹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行業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韓昌凱直言:“古建築亮化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破壞,為進一步保護古建築,不建議大規模搞亮化。在尊重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可采用探照燈由底向上照射方式來對古建築進行亮化,這樣對古建築本身既造不成直接破壞,而且探照燈的色彩變化也會讓遊客有一種置身其中之感。”
對此,陳松也表示,每個古建築都有它的曆史和生命,雖然曆史時代已過,但它本身的生命和靈魂還在,不要輕易地用現代技術手段去随意破壞古建築的結構和形态。如果非要在古建築上進行亮化,那麼必須由具有專業古建築知識的學者對其進行整體統籌規劃設計,專業但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這樣才能在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生态的可持續發展。
究竟如何科學利用燈光,實現古建築從“亮化”到“活化”?巴黎聖母院的實踐可以參考。作為巴黎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築,巴黎聖母院雖然最終因大火而緻使塔尖倒塌,但在古建築亮化方面做的是比較成功的。法國燈光大師Bruno Seillier曾以巴黎聖母院為載體,設計打造了一場Dame de Cœur 3D燈光秀,通過綜合運用聲、光、影的表現手法,在聖母院的外牆上投射出了17幅不同風格的3D影像,随着燈光的變化,原來建築物上面靜止的石雕與線條也随着影像的投射而頓時生動起來。也因此,巴黎聖母院一度吸引了大批遊客來進行觀光、旅遊,從而進一步帶動了消費升級。
長期以來,“尊重曆史、表現曆史”都是古建築亮化最核心的展現手法。專家表示,亮化要在全面了解曆史的基礎上,根據古建築的使用功能、結構特征及其所處的環境等,在兼顧整體效果的同時來對古建築進行突出重點的亮化,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示其經典藝術風采,才能真正實現古建築從“亮化”到“活化”,從“保護”到“升級”,讓古建築煥發嶄新的時代生機,成為貼近市場需求、展現城市形象、點亮美好生活的文化地标。
具體到技術層面,韓昌凱建議,可采用探照燈由底向上照射的方式,來對古建築進行亮化,這樣既不會對古建築造成直接破壞,也能通過探照燈的色彩變化,為遊客帶來更加沉浸式、互動式的體驗。
(該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15212443003,我們将第一時間進行删除)